发布日期:2022-06-22
赴美十年,行万里路方能胸中有丘壑+ 查看更多
赴美十年,行万里路方能胸中有丘壑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18-06-24 15:32
若是再来一次
我希望还是有机会选择远行
行万里路方能胸中有丘壑
经历后心会变得强大
2007 年临时起意打算出国。然后开始准备考托福和GRE,查学校递交申请,收offer,办签证,飞来美国开始读书。那时打算趁着年轻出去走走看看,安抚好年轻澎湃的心回来继续过小日子。然而,似乎没有一个理想的断点,毕业的时候找实习,实习结束了开始工作,一晃居然已经近十年了。仅以此文,纪念异乡旅途中流逝的青葱岁月和一路拾来的林林总总的见闻与心情。

《4-1号公路边》渠敏拍摄
一切的开端,源于一张海报。临近毕业的时候过着吃吃喝喝没心没肺的追剧的日子,等待去新单位报道,开始了父母期许的那种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某个黄昏,郁郁葱葱的法桐树下的色彩鲜明的飞跃图案留住了我有些拖沓的脚步。实现自我这一类的鸡汤,平日是被不留情的嗤笑的。偏偏在那个太阳西沉的时候,击中了正需要外力拍打的我。那团不甘于平淡稳定的小火苗一下子熊熊燃烧了。不想过一眼看到头的日子,想去看看没有去过的地方,去经历经历美国的生活,这个念头一蹦出来,居然无法抑制。于是在同学的调侃声中,开始了漫长的背红宝书单词的日子,过上了上大学以来最勤奋的日子。
系里不多的几台可以连接外网的电脑,每次都要早早起床才能占到。当我开始准备考托福和GRE 的时候,已经接近了很多学校申请的截止日期。所以套磁和考试要平行来。最初对美国学校的了解,除了每个理工科的学生都知道的大神级学校之外,几乎为零。刚开始只能蹩脚的用“美国排名前一百的学校”来搜,给自己一个初具规选择范围。然后从排名最高依次往下研究。这是个大工程量而且近乎无解的笨法子。做了几天没头没脑的搜索之后,慢慢放弃对排名的执念,静下来问自己,既然想顺着本心出国,那就顺着本心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再根据专业找最合适的学校吧。
列出了喜欢的专业,找出这些专业比较强的学校,再逐步剔选。先去除不喜欢的城市的学校,再把其余的学校根据自己喜欢的程度和成功的可能化成三六九等。想来,有人的地方就免不了人情吧。所谓见面三分情,但凡与我的过往有任何学术交集的大学都作为最重点的申请对象。这些交集,可以是认识的教授,读书的学校,实习的公司,一个学校的校友,甚至曾经一起参加过哪个会议,看到的哪一篇文章。从那些曾经的交集套磁,细细数来自己的专业规划,事半功倍。这样的人情,十有八九都有了回应,或者至少 admission。当然作为不怎么思进取的学生,能扯上交集的外国大学不多。有些期望中的学校,无论如何细细查找都没有任何踪迹可循。这样,只能好好研究学校的历史,文化,吉祥物,研究方向,好好整理自己的故事,让它看起来和学校的定位似乎缘分天成。
结果总算差强人意,算是不辜负那些挑灯夜战的晚上。拿着offer,颇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激动。 看着老妈唠唠叨叨的收拾行李,我又恢复到了吃吃喝喝的日子。然而,随着飞机起飞的强烈的推背感,心里漾出来丝丝缕缕的对未知的不安和惶惑。

《旅行路上的海狮》渠敏拍摄
走出实验室,柔和橙黄的路灯下等着校车来。路上很多背着包匆匆忙忙走过的同学,恍然觉得和国内没有太多区别,若不是眼前肤色各异的路人,耳边要集中注意才能听懂的英语,和背包里不知所云的作业。
足足半年时间才真的安顿下来,慢慢适应了学习和生活。美国是个车轮上的国家。换言之,在大部分地方,美国的公共交通糟到不能想象。我想我肯定不是第一个,坐公车去买菜,回程居然等到冰激凌都化掉。四十度的骄阳下,等公交车从焦躁到无奈。手里的购物袋从左手换到右手,反反复复,最后忍不住放在地上。购物袋下水渍让我沮丧的意识到,包里的冰激凌肯定化了。翻开袋子看看,冰激凌从盒子缝里面溢出来,袋子里的其它东西都沾染了重重的奶油味。不由的跺脚,被等待磨得连发火的兴致都提不起来了。把冰激凌掏出来有点嫌弃的走向旁边的垃圾桶,拿在手里想了想,算了,既然已经狼狈到这样了,吃了又何妨。
找了一块干净点的树荫,坐在马路牙子上,默默的打开盖子。所幸,巨大的购物袋里林林总总,有叉有勺。不知是不是等的时间太久已经没脾气了,品着入口的凉爽醇甜,心情竟然慢慢好起来。苦中作乐啊。不过,终究忍不了这样每次出门百无聊赖的等待,数着自己的小小金库,决定买车。
每次换着找不同的师兄师姐帮忙,终于把人生中第一辆破破的二手车买到手。现在依然记得,拿回来那辆98年的金色标志卡米瑞的雀跃,以至于这么多年了,只要在路上看到金字标志的丰田,总忍不住多看几眼。美国的驾照考试比起国内简单到不行,没有任何刁难车技的地方。然而美国考官的关注点不同,他们要看到时时刻刻对前后左右路况的关注。开车习惯不是一下子可以调整的,这样毛毛雨的考试我居然三次才通过。不过总算是带证上路啦,瞬间觉得自己的终于行动自由了。虽然高速上遇到大货车还要抖几抖,总是能随心所欲的出门了。
半年后,上课不用再逃避老师的眼神了,被拎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好歹能磕磕绊绊的说出一二三来。生活轻松后开始寻摸着出去玩。先在德州,再去如雷贯耳的拉斯维加斯,然后西海岸,东海岸。学生时代的旅游,是穷游。同学一起租车,看攻略安排计划,紧凑少车马住宿费,但是又要玩透。美国的山山水水也自有一番意趣,人为的痕迹更小一点。偌大的国家公园,可以开车好多天,露营的话,真的是住在自然里,小动物在周围出没。

《峡谷》渠敏拍摄
本来以为要读四五年书是漫长到不行的时间。然而,当时间被注册,上课,考试,节日聚会,旅游,回国分割到一个个小段,每一段都在忙忙碌碌中一不留神过去了。又是毕业季,找了工作,至少要给自己积攒点美国公司的工作经验。于是,拿着不多的家当,到了另一个城市。这一次,虽然也是陌生的城市,心里觉得淡定了很多,没有初次出国时候的紧张。
千里之外 初心依旧
说起来好像有点好笑,出国后知道自己原来非常爱国。以前好像从来没有主动唱过国歌。上学的时候每周一次的升旗,心里大部分想的是结束之后去哪儿吃早餐。然而在美国,一次机缘巧合,升国旗,放国歌,居然把自己唱的泪流满面。后来自嘲的说,看来我们的思想教育课果然没有白上。再号称自己没心没肺的人,祖国在血液离都烙着深深的印记。
有一种爱,叫做我可以吐槽她的缺点,但是我绝对不允许别人说她的坏话。上大学时,意气风发,各种批判政策不合理,法律不健全,环境问题不被重视。在异国他乡,同样的话从美国人嘴里说出来,自己马上站到对立面,如同整装待发的斗鸡。
母语的意思,就是无论何时何地,身体的接收站都不会关闭。有一次出差在机场,因为太累,毫无形象的趴在行李箱上,对身旁的对话和抱怨充耳不闻,不做任何回应。忽然耳边飘过只言片语的中文。我倏然回头,循着声音找到源头,果然看到中国的面孔擦身而过。再回头,面对同事有点惊讶又些许了然地神情,“中国人?你倒是不累了。”恩,默默的低头,累啊,只是,熟悉的腔调有无孔不入的力量。我想,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差别在于,无论那个第二语言说得多流利,都需要特别集中精力。疲惫的时候,很容易关闭那个接受的开关,有人说话的时候,不过是从耳边飘过,不入耳,更不用谈入心。我想,接收母语的声音是一种本能吧。
作为一个资深吃货,在美国最大的郁闷来源于吃的不满足。美国大部分地方都被戏称为农村,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公共交通不方便,最关键的是,没有好吃的中餐。在吃的诱惑引导下,自己慢慢变成了做菜高手。当我拍出自己做的各种馅料的月饼的照片的时候,父母不由的叹息,这份认真用哪儿你都早成功了。这是吃货对自己最大的负责啊。

渠敏和她的朋友们
终究没有寻到好的回国机遇,而在美国这个熟悉的环境,结婚生子,有了更多的牵绊,也难有年轻时候意气风发,打包行李说走就走的勇气。及至有了自己的家,我把曾经嗤笑过的爸妈的装饰拿过来,把自己的家装扮成一个处处带着中国风的空间。比以前在国内任何时候都更认真的过传统节日,端午节做粽子,中秋节做月饼,春节做饺子,元宵节做汤圆。有时候想想,自己毕竟是好笑的。在异域,偏偏要酿出一片中国的地盘。安慰自己,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容纳海川成了自己的格调。所以,守住了本心,我们就是在为自己的文化,开疆扩土。
再回首,漂泊的路,无畏的心。
再回首,漂泊的路,无畏的心。
有多少人,笃定的知道自己想走的路。有多少人,午夜回首,自己的轨迹和梦想严丝合缝的吻合? 我不知道有多少幸运的人。但是我自己,尽管没心没肺的开心着迎接每一天的阳光,偶尔,心底那个小小的声音,问的自己措不及防。如果当时,没有出国呢?一起毕业的同学和朋友,在父母不远的地方,偶尔回家吃饭,父母帮忙带小孩,也是尽享天伦的其乐融融。若是我没有看到那张海报,是不是父母在过节的时候能少些惦念,少些叹息?是不是自己在家人旁边会少些寂寞和为难?

《夕阳西下》渠敏拍摄
然而,若是再来一次,我希望还是有机会选择远行。行万里路方能胸中有丘壑。经历后心会变得强大。
分享到: